告别了充满压力与束缚的高三,进入相对自由的大学后,很多同学都习惯了熬夜的生活。不仅是新生,熬夜已经成为了众多大学生的习惯。同学们,你是否会在深夜刷完社交软件后仍意犹未尽?是否会追剧到凌晨仍欲罢不能?又或者因为各种考试而不得不挑灯夜读,从而熬到通宵?
无论什么原因,熬夜在当今已成为了普遍现象。那么,到底我们为什么会“熬夜”呢?
1. 被迫熬夜
如今大学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各种考试、考证、兼职、实习等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在结束一天的学习或工作后,睡觉的时间也推迟了不少。更有甚者,牺牲了自己的睡眠时间去复习,赶工作,熬夜也逐步成为了他们的作息习惯。
2. 睡眠环境
休息的环境,包括灯光亮度,声音大小,甚至床垫的软硬程度、床品的舒适程度、毛茸茸的抱枕等都有可能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而因为无法轻松安然地入睡而导致的彻夜难眠,也是造成熬夜习惯的一个重要因素。
3. 植物神经紊乱
同学们在准备考试或等待考试成绩时,容易出现精神紧绷、压力大、思虑过多等情况,这些都有可能导致身体内分泌发生变化,植物神经紊乱,进而出现心情烦躁,失眠等症状。
除去这些“被动”式熬夜,有一类有着“睡眠拖延症”的人会主动选择熬夜,并且这个群体正在逐渐扩大,促使熬夜现象更加普遍。
那么,什么是“睡眠拖延症”呢?
睡眠拖延症(Bedtime procrastination)是指没有在任何外界因素影响下,依然无法在计划时间内入睡。与被迫熬夜、受外界影响以及患有与睡眠相关的病症人群不同,拖延失眠的人群往往在没有外力影响下主动选择熬夜。
该概念最早在2014年由荷兰心理学家,福楼·克罗斯(Floor M. Kroese)最早提及。在我国这一概念被称为“报复性熬夜”或者“习惯性晚睡”。
虽然对于睡眠拖延症出现的频率还没有定义性的结论,但是克罗斯在早期发表的论文里证明了这种行为很可能会广泛出现。
克罗斯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伴有睡眠不足的现象,其中55.3% - 65.5%人会在睡前使用电子产品,就如在论文里提到的:睡眠拖延症的“病发率”在电子产品普及后尤为显著。
此外,熬夜拖延症与自控力有着紧密的联系。低自控力会触发拖延症,从而导致熬夜现象频发。自控力导致的熬夜拖延症正是如今互联网时代下,大众面对的最主要以及最隐秘的熬夜原因。
一次熬夜带来的伤害可能不足一提,但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当熬夜成为了习惯,身体的红灯最终会频频亮起。
所以,从读到这篇文章起,不妨开始尝试停止睡觉拖延行为,给大脑放个假。同时也请牢记:休息不是浪费时间,拥有足够的睡眠更能保证我们有效率地完成任务。
祝大家今晚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