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学校主站首页部门职能思想教育学生管理助学服务就业创业心理健康党建园地队伍建设
 
  学生工作部  
 
 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动态 
 
  心理健康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 > 心理健康知识 > 正文
 
拒绝“社交标签”束缚,快乐社交如此简单
2023年02月03日 20:05    22zry  浏览:

近几年,例如“社牛”,“社恐”的社交标签席卷了各大社交平台,我们似乎也在不知不觉中被贴以了某个社交标签。自己的性格究竟对应着什么样的社交标签,似乎成为了不少人的疑惑。而这个问题在知乎出品的一档名为《荒野会谈》的节目得到了恰当的解答。

在其第一期节目中,几位嘉宾探讨了关于“理想的社交状态”这一话题,也自然地聊到了如今被普遍讨论的社交标签。相比于周遭大多人对“社牛”,“社恐”的异样眼光,该节目传递了另一种态度:社交标签化只是让我们有更多方式去描述自我,但并不是束缚我们快乐社交的枷锁。

确实在精神医学上,社交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种亚型,属于神经症的一种。然而大多数人自以为的“社恐”,或者被他人视作的“社恐”,可能仅仅是自我在当下场合无法较好地表现自己所形成的一种误判,“社牛”也是相同的情况。你可能会发现,有一些人,他们在面对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的人时,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社交态度,更甚于有部分人在现实与网络中会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性格。举个例子,有的人在面对少数人的环境时可能会很健谈,但人数一多起来的时候,就不知所措得好像是没有了自己的位置,变成了“社恐的模样。

其实这一切现象在心理学中都是有所解释的。例如米歇尔提出的“人格的认知-情感系统理论”中的一条说法:在不同的情境下,一个人会在人际交往中产生不同的预期、信念和感受,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状态而后现代主义疗法则认为并不存在一个固有的、不变的“自我”,自我都是被关系构建出来的在不同的关系里,一个人会有完全不同的表现,这不是伪装,都是真实自我的一部分。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大多数人其实是在“社牛”与“社恐”之间反复横跳,成为了捉摸不定的“社交牛杂”。

然而的的确确有部分人群,他们在社交活动中“耗电”很快,会习惯性地回避社交,因此被人说成“不合群”亦或“性格不好”;也有部分人群能够在任意场合都做到灵活社交,展现出强大合群能力。对于这些情况,我们应给予正视,并且去了解其背后隐藏的心理问题。

据一项研究表明:社交焦虑群体是因为具有过高的同理心,使他们在社交中持续关注对方的情绪状态,并归咎于自己,容易造成自己的情绪溢出。因此,在多人环境中,为了减少这种不适感,该群体就会自然而然地做出回避社交的行为。另一方面,即使是强社交的人群,也可能因为过度社交而感到疲倦与压力,大概在3小时之后,就会有感到明显的疲倦,因此,设置适当的社交生活界限也是保护社交心理的一大措施。

当代社会对一个人的评价可以是多样化的,一个人也会被贴上不同的标签,然而我们不应当被束缚于某个社交标签当中,我们完全可以在不同的社交场景,人际关系中探寻真正的自我,清楚地认知到为何这份关系让自己不舒服,自己喜欢的、能让自己放松的关系是怎样的。同时正视当下这个社交习惯的自己,不为了人设去维持或者改变社交习惯。找到自己的社交舒适圈,快乐如此简单。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学校主页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文化与法律学院(海… | 艺术与传媒学院 | 教育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体育学院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 | 电子与机械工程学院 | 材料与包装工程学院 |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 海洋学院

地址:福建省福清市龙江街道校园新村1号;电话:0591—85258505 ;邮编:350300

(C)版权所有: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