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学校主站首页部门职能思想教育学生管理助学服务就业创业心理健康党建园地队伍建设
 
  学生工作部  
 
 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动态 
 
  心理健康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 > 心理健康知识 > 正文
 
每天一点心理学知识:投射效应
2022年08月21日 16:39    20cly  浏览:

生活中,有的人你第一眼你就不喜欢,甚至Ta做的一举一动你都会反感,你也不想跟这种人过于接触你完全不清楚这种抵触心理从何而来。在心理上,这被称为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即推己及人的认知障碍。

简单来说,投射效应是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属性、爱好、情感、倾向等,常常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

心理学家罗斯做过一个实验来研究投射效应,在80名参加实验的大学生中征求意见,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在校园里走动。结果,48名大学生同意背牌子在校园内走动,并且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乐意背,而拒绝背牌的学生则普遍认为,只有少数学生愿意背。可见,这些学生将自己的态度投射到其他学生身上。

投射效应有3种表现形式:

1、情感投射

一般人们对自己喜欢的人越看越觉得优点很多;以此相反,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则越看越讨厌,越来越觉得他有很多缺点。于是人们过度地吹捧、赞扬自己喜爱之人,严厉指责、肆意诽谤自己厌恶之人。这种认为自己喜欢的人或事是美好的,自己讨厌的人或事是丑恶的,并且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这些人或事上进行美化或丑化的心理倾向,失去了人际沟通中认知的客观性,从而导致主观臆断并陷入偏见的泥潭。这种现象在爱情生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人们常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

2、相同投射

与陌生人交往时,由于彼此不了解,相同投射效应很容易发生,通常在不知不觉中从自我出发做出判断。自己感到热,以为客人也闷热难耐,不问客人的意愿就大放冷气空调;有的老师讲课时对某些知识点不加说明,以为这是十分简单的道理,应该不用多讲,但是在老师看来很简单的知识,在学生看来则未必。这种投射的发生在于忽视自己与对方的差别,在意识中没有把自我和对象区别开来,而是混为一谈。

3、愿望投射

即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对方的投射现象。比如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希望并相信老师对他的作业一定会给以好评,结果他就把老师一般性的评语理解成赞赏的评价。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可以知道,为什么你会无缘无故讨厌的Ta身上那么明显的特质,别人却视而不见呢?这是因为,Ta在你面前就像是一面镜子,而你从镜子里看到了自己不好的那一面。

心理学认为:你无缘无故讨厌那个人,是因为你自己身上有和她一样的特质。但潜意识中,你认为那种特质是“不好的”。而承认自己“不好”这种想法太痛苦,于是被自我压制,转而采取将“不好”“投射”到别人身上的方式来缓解这种焦虑。

通过这样的操作,人们扔掉了自身讨厌的部分,保持了“我足够好”的自我感觉,并能通过抨击他人在内心里获得一种优越感。这种将自己的感情、意志和特性强加于他人身上的认知倾向就是投射效应。既然这是一种本能,“投射效应”当然无可避免,但我们仍然能够有意识地减少它对人际交往产生的影响。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效应呢?

1、保持距离,眼不见心不烦

对一个人不自觉的讨厌既然很难改变,换一个环境,远离他们。不经常看到,你会慢慢忘记他造成的负面影响。

2、关注自己的情绪,提前干预

人的情绪有70%可以通过身体表达。即使我们极力隐藏对一个人的讨厌,但是对方还是会很轻易感受到你的不友善察觉到你的不友善之后,对方往往也会做出负面反馈。结果自然是双方的恶意越来越多。

所以,当感觉到自己对一个人有所厌恶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向内觉察,思考一下自己的情绪到底哪里来的,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从而减少对对方的恶意。

3、别急着怼,学会“示弱”合作

想让两个互相讨厌的人减少敌意,有效的办法是让他们必须协作完成一个任务并且成功。如果你想让对方减少对我们的厌恶,可以让对方帮我们忙(而不是去帮对方的忙)。

4、好好锻炼身体

身体体素质不好的人心思也比较敏感。身体状况恶化时,对周围会更为敏感多疑,进而有更强的攻击性。而这些情况都可以通过锻炼来改善。



学生工作部心理健康科

2022年8月21日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学校主页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文化与法律学院(海… | 艺术与传媒学院 | 教育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体育学院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 | 电子与机械工程学院 | 材料与包装工程学院 |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 海洋学院

地址:福建省福清市龙江街道校园新村1号;电话:0591—85258505 ;邮编:350300

(C)版权所有: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