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学校主站首页部门职能思想教育学生管理助学服务就业创业心理健康党建园地队伍建设
 
  学生工作部  
 
 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动态 
 
  心理健康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 > 心理健康知识 > 正文
 
习得性无助——“摆烂”背后的心理机制
2024年02月20日 19:50    23lyq  浏览:

相信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待在家时间一长,便会觉得自己无所事事,久而久之便产生了焦虑情绪,总想做些事情去提升自己,却又迟迟不肯开始,日复一日的拖拉,继续沉溺在焦虑的摆烂中。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曾在1967年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

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还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一行为就是习得性无助。

一、习得性无助的定义

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经历某种学习后,在面临不可控情境时形成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改变事情结果的不可控认知,继而导致放弃努力的一种心理状态。

二、习得性无助的四个阶段

1.在努力进行反应却没有结果的“不可控状态”中体验各种失败与挫折。

2.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这时人会感到自己的反应和结果没有关系,产生“自己无法控制行为结果和外部事件”的认知。

3.形成“将来结果也不可控”的期待,“结果不可控”的认知使人觉得自己对外部事件无能为力或感到无所适从,即使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果,“结果不可控”认知和期待使人产生无助感。

4.表现出动机 、认知和情绪上的损害,严重影响后来的学习。

三、习得性无助的成因

1.学业不良状态的长期积淀

习得性无助产生的绝望、抑郁、意志消沉心灵偏差现象,正是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学生在学业不良状态的长期积淀导致了非智力品质的弱化。

2.不恰当的评价方式

大多数学生对新奇活动其实充满了兴趣并愿意尝试,只是当他们发现自己或同伴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时,便产生了焦虑情绪,对探求事物和参加活动产生了恐惧心理。

3.不正确的归因

“习得性无助”现象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一个人的归因方式。当他认为造成学业、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内在、稳定且不可控制时,就容易感到内疚、沮丧和自卑,认为无论尽多大努力,都将难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从而降低学习动机,不愿做尝试性努力,产生得过且过的心灵偏差。

四、克服习得性无助的方法

1.充分理解习得性无助的成分。

2.要有自我觉察力,发现导致自我挫折不足的歪曲知觉。

3.学习改变、驳斥歪曲信仰的方法,减少认知、情感、动机的亏空。

4.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要时刻保持警醒,吾日三省吾身,不要陷入自我内耗,及时调整心态,做出改变,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积极向上!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学校主页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文化与法律学院(海… | 艺术与传媒学院 | 教育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体育学院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 | 电子与机械工程学院 | 材料与包装工程学院 |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 海洋学院

地址:福建省福清市龙江街道校园新村1号;电话:0591—85258505 ;邮编:350300

(C)版权所有: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生工作部